第30章 六百里加急(2 / 3)

只他们家先试着种一种,若是真如老道士所,产量很高,到时候再分给大家种也不迟。如今听这东西就要收获了,大家自然想来个究竟。

十月初五,秋高气爽,万里无云。

一大早,蒋文渊便带着钱粮师爷和一队人马赶回来。蒋家除了上学的七个男孩子们,更是倾巢出动。

镰刀、锄头、麻袋、萝筐、还有大秤。

闻讯赶来热闹的村民们,也围满了红薯田。

蒋文渊带头,亲自卷了裤腿割藤蔓。其他人见此,也纷纷拿上镰刀紧随其后。

一些村民不过隐,心里着急,也跑回家拿来镰刀加入割藤蔓的大军。

三十几个汉子在田里铺开,不过半个时辰便将一亩半的藤蔓割的干干净净。

割下来的藤蔓,打成捆还能用来喂猪或是牛羊,一点都不浪费。

接下来就是重点了。

蒋文康率先扛了把锄头,走到地垄的一头,先拨开一点土,之后狠狠的一锄头刨下去,再一拉,一窝红色的块状物便露了出来。

又是两锄头下去,一窝红薯就被全部带出了地面。顿时,四周惊呼声一片:“我滴个娘哎,这一窝咋这么多啊,还这么大个。”

蒋文康欣喜的提起这串红薯,数了数,竟有七个。

最大的有他巴掌大,少也有一斤多,的也有二三两重。掂了掂,这一株至少也得四五斤重。

一颗就四五斤,那这一亩这么多颗,那产量……蒋文康眼睛都红了。

不止是他的眼睛红了,在场的人眼睛都红了。

汉子们二话不,每人抢了一垄,抡起锄头就开干。

其余的人也不落后,拿了萝筐麻袋等家什,跟在后面拣。

现场时不时传出惊呼声。

“哇,这个好大,比我脑袋都大。”

“我的天啦,这一株竟然结了十一个红薯。”

“快快快,再拿个麻袋来,我这装不下了……”。

一个时辰时辰后,一亩半的红薯全部收完。蒋文渊那边的数据也出来了。

总共收了七千二百八十九斤,平均亩产4859斤,这是还是称了两遍的结果。

听到这个数据,再地头堆成山一样的红薯。

大家都沉默了,继而红了眼睛。

其中一个衙役突然双膝跪地,嚎啕大哭“娘啊,你睁开眼睛啊,亩产四五千斤的粮食,我们以后再也不会挨饿了,再也不会挨饿了。”

见此情形,同来的衙役红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,以示安慰。

蒋文渊是知晓这个衙役的情况的。父亲早死,母亲带着他艰难求生。

后来,家乡遭了灾,地里颗料无收。他母亲带着他跟着乡邻一起背井离乡,开始逃难。

路上,母亲为了让儿子活下去,省下了自己口粮留给儿子,最终活活饿死。

好在他后来遇上了好人,把他捡了去养,又同养父学身本事,识了字,被人举荐进县衙当了衙役。

亲眼见到母亲饿死,难怪他如此悲恸,想来今天也是有感而发。

蒋文渊让人将挖坏的挑出来,一会拿回家去蒸着吃。

其余的一个都不准动,这可是明年的粮种,百姓们的命脉。

将红薯全部运回大宅后,蒋文渊安排了一个专门的房间存放,并安排人一天十二个时辰守。

不是不放心家里人,这是怕外头的宵。不论什么时候,这个世上都不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人。

安顿好所有事情后,蒋文渊这才带着人匆匆返回县衙。

回到县衙后,蒋文渊立即写了一封信,信内附上一本详细记载着红薯种植方法的册子,连同一篓子没有摘掉根径的红薯,着人快马加鞭送往府衙。

两天后,零州知府李政收到蒋文渊的信,过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