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教导(2 / 2)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376 字 11个月前

聊了什么?」

闭目养神,享受着宫女的按摩,朱存渠轻声道。

这时,一名宦官小心翼翼而前,低声道:「虽然开敞着门,但却有人守着,听不大真切。」

「先是公主找了皇后,再找来了两位国舅爷……」

这里的国舅爷,自然是尊称,实际上是这样奉迎太子的身份,其必然登基,国舅无非早晚的事。

「但不出所料,应该是福藩继嗣事,几人聊了半个时辰,皇后才开朗了不少。」

「福藩——」朱存渠露出了一丝轻蔑的笑容:「过继给福藩,不亚于别出宗庙,这样的皇子还有什么出息?」

「皇后实在是关心则乱,大惊小怪了。」

「还是太子爷看得清楚……」

又细细道来这一天宫内发生的大小事,大约一刻中后,朱存渠才彻底地松懈下来:

「沐浴吧,该歇息了。」

很快,整个东宫陷入了安静的旋律中,谁也不敢打扰到太子的安寝。

虽然住进东宫不久,但朱存渠却对整个东宫保持着必要的控制力,即使主要位置的官吏都是由皇帝和皇后任免的。

投资未来,惠而不费的事,谁都愿意尝试一番。

时光飞逝,日月如梭,很快又是忙碌的一年过去。

到了入秋,秋税入库,天高气爽之时,整个朝廷发生了一场大地震:

位居十三载首辅,酇国公,被誉为开国第一文臣的赵舒,正式上书致仕。

很显然,这让人觉得很不对劲。

毕竟,赵舒不过六十出头,而次辅王应熊则已然超过了七十,人家现在精神抖擞,为何赵舒就致仕了?

一时间,谣言满天飞。

有的说赵舒身患重病,不堪为政。

其最大的证明,就是最近两年一直在放权,培养后来人。

而有的说是皇帝忌惮功臣,赵舒顺势退下,最大的例子,则是指当年的太子被封为吴王事。

说的有鼻子有眼,赵舒如何的据理力争,皇帝如何的动怒都是十分清楚。

对此,皇帝亲访国公府,慰问赵舒,打破了谣言。

面对皇帝的诚挚留任,当着一众大臣的面,赵舒叹道:

「非臣不愿,实不得不为尔。」

「居内阁十余年,年已六十,两鬓花白,如今牙齿松动,精力大不如前了,甚至不如乡间之老农。」

「如此残躯,何故恋栈?」

皇帝自然再三留任,言语满满的都是不舍。

不过,赵舒去意已决,断然不会动心。

一个多时辰后,皇帝这才离去。

翌日,赵舒继续上书。

照例不准。

三日后,赵舒继续上书。

皇帝拖延数日后,不得不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