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战罢(2 / 2)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314 字 11个月前

万,在图拉河畔聚集,库伦准备应战。

这时候,明军能做什么?

只能动身北上,接应喀尔喀诸部。

无它,因为绥远与库伦之间的直线距离超过一千五百里,如果算是一些弯曲线路,起码一千八百里。

换句话来说,即使明军一人三马,日夜奔驰,至少也要七八天才能到,还得保证不迷路才行。

保守估计,至少要十五天时间,明军才能顺利抵达库伦。

那么问题就来了,明军为什么不提前北上?

首先,喀尔喀诸部不信任明人,他们生怕明人假道灭虢,把土谢图汗部灭了。

其次,明军也不想徒劳地为蒙古人拼命,因为这并没有好处,而且还祸患无穷。

因为距离遥远,一旦抵达草原之后,民军的后勤将会依赖于喀尔喀蒙古诸部,命脉被要挟,岂不是任人鱼肉?

“传我军令,命大同府尽快输送钱粮入归化——”

“命吴三桂带领一万骑兵,北上接应尊圣法王(哲布尊丹巴)。”

陈永福不断地吩咐着,为即将到来的接应做准备。

没错,大明从上至下,都不认为蒙古人能打得过满清。

用一句话来概括:英勇善战的骑兵面对火枪时,也得低头认乖。

狠狠用火枪教训过满清后,明军上下对蒙古了如指掌,其绝对不是满清的对手。

由此,朝廷制定的策略就是:

在归化城附近驻兵,以接应尊圣法王之名,伺机北上,与满清对阵。

击溃其军最好,再不济就是平分秋色。

如此,喀尔喀蒙古诸部,必然会屈从大明。

因为大明是无法吞噬掉漠北的,只能羁糜,而满清确实是吞并。

被满清教训一番的草原部落,别无选择。

此时,图们河畔,正在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决战。

扎萨克汗部与土谢图汗部联合诸多封建主,合兵十万,以逸待劳地准备应对满清。

虽然喀尔喀蒙古由三大部落组合而成,但到底不是统一的部落,所以三大部落之下,还有大量的散居部落。

例如车臣汗部的汗帐虽然被掳掠,但大量的附属部落以及支系,却不得不为投靠土谢图汗部,联合出兵。

如今其他本就无关大小部落,被裹挟出兵,虽然士气不咋地,但规模上看却是让人心头震撼。

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,与扎萨克汗诺尔布,两人并肩而站,眺望着远处如同乌云一般的满清兵马,又回首看着己方大军,一时间雄心万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