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5章 接班人(2 / 4)

大唐第一逆子 存不易 210 字 10个月前

纷纷疑问,那是哪五点原因呢?

李世民看着天,又看了看长孙皇后,然后说道:“第一,自古以来,帝王常常嫉妒那些能力超过自己的人,而朕则能够欣赏并看到他人的长处,就如同看到了自己一样!”

关于这一点上,李世民做得确实是不错。

他可以利用好大臣的长处,而不是嫉妒他们。

大家没有说话。

李世民又说:“第二,人是不可能全知全能,朕也是这样的,所以朕常常扬长避短,以弥补自身的不足!借此提升自己!”

第二点也是的。

大家点头称是。

“第三,往昔的君王们引进有才能的人只为了自己的私利,摒弃无能者则怀恨在心,而朕对有才能的人充满敬重,对无能者则持怜悯之心,让每个人根据自身才能得到应有的位置!”

李世民接着又说:“第四,其他君王往往厌恶正直之士,倾向于明处诛罚暗处,而在朕即位以来,正直的大臣在朝中比比皆是,从未贬黜或斥责过任何人!”

“还有,传统上,帝王都尊贵中原,却贱视夷、狄族,而我对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护与关爱,因此他们的部落都像对待父母一样依赖我。这五点,是我取得今日功绩的原因。”

李世民见大家没有说话。

显然对于大家的表现,他还是有点不满意的。

于是,他将目光看向了身边的褚遂良。

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,博学多才,精通文史。隋末时期,追随西秦霸王薛举,担任通事舍人。归顺唐朝后,得到唐太宗重用,历任谏议大夫、黄门侍郎,累迁中书令,执掌朝政大权。

是李世民身边现存的,为数不多的良才之一。

“褚遂良,你曾做过史官,像朕说的这番话,符合历史事实吗?”

李世民这么问,或许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五点对与不对。

所以问了褚遂良。

褚遂良想了想之后答道:“陛下的盛德不可胜载,仅仅以这五点定论,表明陛下过于谦虚了。”

意思是说李世民做得不止于这五点,还有更多。

李世民还是太过于谦虚了。

可是如果真的计较起来的话,那么李世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还有一半就是李愔的功劳。

是李愔让大唐发展得更快。

而大唐发展起来了之后,周围的国家才会害怕。

所以,李世民平定起来,也变得十分容易的。

至此,李世民也没有多说什么。

他接着往前行。

这时,他又与褚遂良说:“褚遂良,朕先前让你整理的《帝范》十二篇如何?”

“陛下,已经整理完了。”褚遂良说道。

这《帝范》十二篇分别是《君体》、《建亲》、《求贤》、《审官》、《纳谏》、《去谗》、《戒盈》、《崇俭》、《赏罚》、《务农》、《阅武》、《崇文》。

是李世民将自己这些年来治理大唐的一些看法整理成书的。

他之所以做这个,还是因为担心后人。

接着他说:“修身治理国家的道理,都在这十二篇之中了。我一旦逝去,就没有别的话可说了。这也是朕留给后人的知识了。”

他说这话,感觉有点伤感。

这太子未立,如果是李愔来当皇帝的话,李愔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十二篇。

可是李世民又说:“若是后人即位,应当以古代的先哲圣王为师,象我,则不足效法。古人说效法上等的,仅得其中,效法中等的,不免得其下。”

众臣子不敢言语,生怕李世民接下来说出什么样的话来。

不料李世民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。他接着说:“朕即位以来,过失之处不少,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,又不停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