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三九章 好小子(2 / 5)

关了床头灯,躺在那里闭目酝酿睡意。

汪曼春撇了撇嘴,也关了她这边的灯,舒服的哎吆一声,也不管天气较热,头趴伏在王言胸口,腿骑在身上,拱了两下找到舒服的姿势,也睡了过去。

王言的身体基本跟空调差不多,冬天温暖,夏天温凉,智能调节,他是真正的心静自然凉……

第二天,王言一早起来就给石长兴打去了电话,让他找几个挂面厂的老师傅,之后在跟齐四一起吃了早餐过后,出发去了大同大学现在的地方。

之前大同大学的校区多为战争所害,基本炸没了,不得已,到了租界中的学校借地方继续办学。这一次有了王言捐的一笔钱,校领导最近正在找地方要搬出去。

事实上现在上课的学生并没有很多,时局如此,这些学生哪里能够安心的学习。有的投笔从戎,有的到处奔走,只剩了少数的人,还跟着在学校中求学,都不容易。

王言到的时候,学校里已经很多人在上课。作为上海滩的大亨,有名的资本家,这学校里已经赤化许多的学生们是看不上的。不过这一阵子接触下来,他们也发现了王言这人不错,平易近人,而且确实够聪明,学东西快,还有自己的思想。

作为剥削阶级的大资本家,王言在工人群体之中是非常有口碑的。价格公道,不拖欠工钱,有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,从来没有欺负过弱小。

但与之相对的,王言作为青帮大佬,身后也是血债累累。上海滩关于王言的传说也是有的,尤其前几个月,林鸿远的死到现在都还背在他的身上,市井口碑也从原来的忠义无双,成了欺师灭祖不忠不义。

偏偏这样一个人,给他们的学校捐了钱,捐了一大堆的科学杂志,对他们这些穷学生也没有居高临下,甚至不要命的上去指着王言的鼻子骂他不爱国,不爱民族,软骨头的爬虫,他都没有动怒。只是笑呵呵的听着学生骂完,跟他们简单的讲一下他自己的道理,而后还会表示出对学生理想的尊重。

所以这些大学生以及老师们,对于王言的感觉是很复杂的。他们毫不犹豫的认可王言的能力,但就是认可他的能力,才会那么失望。这样的人,竟然是个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,只顾自己的冷血动物。

王言是不会在乎他们的,他到了学校,直接找到了胡敦复。

这是一个把一生都投入到这所大同大学的人,即便在后来,大同大学被拆分,各个学科并入了其他的数所名校,胡敦复晚年在美利坚的时候,也在到处奔走,致力于重建大同。

他晚年郁郁,或许那个时候,他明白了他的精神所系,灵魂所在,在于‘不附庸于洋人,在学术上独立,真正属于中国人的大学’。

他晚年所想的,大抵该是当年不该离开中国。因为凭着他的老资格,大同大学或许可以免于被拆分的命运……

“胡公,这一次可能需要你们大同的师生帮帮忙了。”一间不大的,堆满了各种书籍显得十分拥挤的屋子中,王言坐在没有靠背的四方硬木小板凳上,横翘着二郎腿,喝着他送给胡敦复的明前龙井,毫不客气的直接出言寻求帮助。

对于王言的这种不客气,胡敦复非常开心,因为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,他对王言的感觉只有两个字,大方。从王言口中说出来的寻求帮助,那伴随着的,一定是好处。

他笑呵呵的点头:“说说看,只要我们大同能做到,一定全力以赴。”

“也没到那个程度。”王言摇头一笑,继续说道:“最近不是在这里听他们给我讲解那些科学么,就有了一些灵感,虽然好像跟科学没什么关系,但是我觉得很有可行性,并且已经让人去物色地皮兴建工厂了。需要你们大同师生帮助的,就是要让他们帮助我造机器,还有研发一些新的材料,以及食品压缩、保质方面的技术。我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