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 时代变了,大人!(1 / 5)

覆清1796 隐宗宗主 5546 字 2021-12-26

遵义,大帅府。

庭院中,王阿从、王贞仪、林佩环、席佩兰等几个女人正趁扇形分坐在一边,在她们各自的面前,都安放着一个支架,架子上都摆放着一个画板,每人手中都拿着颜色不一的铅笔正在唰唰唰的挥毫着。

而在庭院中央,杨古雪正满脸无辜的一动不动的端坐在那里。

不远处,黎汉明正满头黑线的看着庭院中的一切。

王阿从想要识字,可是又写不好毛笔字,没办法,黎汉明就想到了铅笔。

铅笔其实很简单,其实就是石墨与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。

将石墨黏土混合物挤压出一条铅芯来,跟挤牙膏一样一样的!然后加热干燥和高温焙烧,使其具有一定硬度,最后经油浸处理,如此,笔芯就算成了。

要做彩色铅笔,就不需高温焙烧这一步,将粘土、滑石粉、胶粘剂、色料、油脂和蜡等混合均匀后,经成型、干燥而制成。

至于铅笔的外壳,是不是很多人以为,铅笔是圆条木中掏空,往里插入铅笔芯的啊?那样做太费工夫,铅笔就是两瓣木头,中间刨出放铅笔芯的槽,放入铅笔芯,用胶将两瓣铅笔粘上即可。

小时候不小心买到过劣质铅笔的朋友可能遇到过,有时候铅笔削着削着就破成两半了,或者,削的时候发现里面的笔芯断成了一段一段的,有此便可知道,铅笔的合成步骤。

毛笔属软笔,书写笔走龙蛇、铁画银钩,为中华独有之文化,但毛笔书写要求高,速度慢。

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画面:军中细作潜入敌营,掏出毛笔,蘸了半天口水,艰难的画出模糊不清的鬼画符。

古人不懂使用硬笔吗?不是!《西京杂记》(西晋)记载﹕“扬子云好事﹐常怀铅提椠﹐从诸计吏﹐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。“就写了古人经常怀里揣着铅笔方便书写。汉代还出现过一种竹锥笔,类似西方那种蘸着墨汁写字的钢笔。

虽然硬笔书写方便,便于文化传输,但古中华还是毛笔为主,应该是我们特有的文化导致吧!

铅笔的历史非常悠久,它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。那时的铅笔很简陋,只不过是金属套里夹着的一根铅棒,甚至是铅块,倒真是名副其实的“铅”笔。

而如今使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和黏土制成的,里面并不含铅。

现代铅笔诞生于16世纪的英国,有人在巴罗代尔发现了一种名叫石墨的黑色矿物,石墨能像铅一样在纸上留下痕迹,而且比铅的痕迹要黑得多,因此,人们称石墨为“黑铅”。

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做记号,后来,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,用于写字、绘画。

不久,英王乔治二世将巴罗代尔石墨矿收归皇室所有,把它定为皇家的专用品。

不过,石墨条也有它的缺点:容易弄脏手,还容易折断。

1761年,德国化学家法伯用石墨粉同硫磺、松香等混合起来,制成条,这比纯石墨条的韧性大得多,也不大容易弄脏手。

不过,据黎汉明所知,到如今的18世纪末时,只有英、德两国能够生产铅笔,当然了,如今可以加上中国,他这里也可以生产了。

也正因为如此,历史上拿破仑·波拿巴发动了对邻国的战争后,英、德两国切断了对法国的铅笔供应,因此,拿破仑·波拿巴下令法国的化学家孔德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石墨矿,然后造出铅笔。

但法国的石墨矿质量差,且储量少,孔德便在石墨中掺入粘土,放入窑里烧烤,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既好又耐用的铅笔芯。

在石墨中掺入的粘土比例不同,生产出的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,颜色深浅也不同。

后世铅笔头上标着b、hb一类的字母,表示的就是铅笔芯的硬度和颜色深浅,b表示黑度,h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