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,表演极不专业(1 / 2)

绣春不是刀 爱吃烤串 2272 字 2020-11-23

有的司业不甘心,便会巴结官员,目的就是从这个被朝廷忽略的地方调出去,以后能升迁。

方腊正是抓住了司业的这个心理,搞定了司业。

司业终于发话了,命令淡紫色美女陪首辅三公子出来散散心。

美女在旁,首辅三公子方腊有些兴奋了。

嘿嘿,小子,就拿你俩垫脚了,彰显我方腊的无敌和男人霸气!

妈的,京师一哥的宝座一直被这个无赖的纨绔世子霸占,这次必须抢回来。

方腊环顾座无虚席的大厅,心中得意,嘿嘿,今天就是报仇的大好时机!

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。

不可一世的首辅三儿子起身走到拓跋石这一桌,折扇指着拓跋石,笑的很嚣张,比嚣张的西蜀世子还嚣张。而且他笑的时候,还瞟了一眼西蜀世子。

西蜀世子的注意力在他方腊钟情的美女身上,方腊恼羞成怒,但依旧保持风度,嚣张的风度。

“本公子姓方,首辅方大人的方,名腊,腊月的腊。这个解释可以吗?你要为你今天的行为付出代价。”

当朝首辅方中哲!

方中哲的儿子方腊?!

首辅方中哲正一品,权倾朝野!

春秋八国沿袭大秦体制,设丞相、中书省、六部。

明央国统一中原,皇上杨狂胤撤掉中书省,这样减少了一个环节,便于施政。

为了强化皇权,又担心丞相权力太大,遂废除丞相制,由三人组阁一名首辅、两名次辅。

后发现三人争权夺利,遂废除次辅,六部尚书晋级为群辅。

也就是说,大权还在首辅手中,相当于过去的丞相,但遇到大事还是要首辅和六名群辅在一起研究才可以。

皇上的本意是让群辅牵制首辅,不至于独揽大权,想法是好的,但得看你用的是什么样的首辅。

这就讲究权谋了,首辅张中哲的权谋那是相当厉害,六部尚书虽有不服,但无力撼动他的地位。

因为方中哲是大儒,又是寒门出身,桃李遍天下,哪个部门都有他的门生。所以也只好俯首帖耳了。

可见首辅方中哲的势力有多大,权力有多大。

整个朝臣也只有西蜀王梅仁英、大太监卫充闲两人敢与之叫板,方中哲也是无奈,找不到卫充闲的软肋。

人家是太监,是皇上的红人,又是锦衣卫指挥史。而且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地位,你能把他怎么样。

在庙堂上,江湖豪杰是提不起来的武夫,但你别忘了,明央国就是靠这些武夫打下的江山。你敢对武夫不敬,就是对明央国的将军不敬。

他方中哲不是傻子,为了一个卫充闲得罪所有武将,不值。而且他还要利用武将剿匪、守关。

至于西蜀王,他更不敢硬来,不说梅仁英战功彪炳,就说他跟皇上的关系,他就得掂量掂量。

皇后和西蜀王妃是孪生姐妹,梅仁英救过皇上,两家定了娃娃亲。

皇上曾不止一次说过“没有梅仁英就没有朕,没有梅仁英就没有明央国,所以,明央国是朕的,也是梅仁英的。”

你说,你有力量撼动他吗?你还得罪他吗?

除非你缺心眼,不想活了。

明央国的庙堂,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庭臣张中哲、内臣卫充闲、外臣梅仁英。

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?团结一致不好吗?

那你就大错特错了,这就是帝王之术!

在皇上可控的范伟之内,让三大势力互相掣肘,相互制约。这样就不可能一方独大,皇上的宝座也就坐稳了。

至于下臣们相互倾轧,死几个没关系,死了还有人顶上来。而且大有人在,前赴后继。

这就是庙堂的残酷!

朝臣之间的关系错